“啥?又弄到了两个工作名额?”
在厨房里忙活的二婶和老太太听到这个消息,也是震惊不已。
这才多长时间,小阳居然又弄到了两个工作名额?
虽然他刚说了,是帮了面条厂的大忙,人家厂长送他的,但两位老人包括二婶,还是震惊不已。
厂里的工作名额有多难弄到,这段时间他们可是深有体会。
不少有想法的村民,也已经向他们证明了这点。
因为大壮进了轧钢厂,获得了一系列的福利,连房子都有了。
这可刺激了不少有想法的村民,他们进城里打探消息。
打探的结果就是,厂里的工作名额根本就是有价无市。
农村人都不傻,知道在厂里有了工作,就能把农村户口迁到城里,就能有定量。
别人都知道这些,自然造成了工作名额有价无市的局面。
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,小阳居然又弄到了两个名额........
老爷子在接受完这个消息后,才开始思索起来。
“这两个名额,一个就给大壮的二弟吧,毕竟他们一家和咱们家最亲。
那个孩子也和大壮的性子差不多,聪明、听话、懂事。
另外一个名额,就给老六家的二小子吧,说起来,老六这段时间可是经常凑我这里。
我心里明镜儿似的,还不是为了他们家的二小子,他们家的二小子我也了解,孩子也挺不错!”
苏阳知道爷爷嘴里的老六,说的就是村支书家里。
其实村支书也找过苏阳,探听过他的口风。
只是当时苏阳也没把握能再弄到工作名额,这才一直没有表态。
没想到还找过老爷子,看来村支书对这个也很上心。
如今既然弄到了两个工作名额,老爷子也觉得应该给他家一个,那就给一个呗!
反正杨厂长和自己说过,到时候面条厂扩招,还会给他几个名额。
不过。
这事儿暂时还没必要透露出来,免得一堆人上门说情。
自己倒是可以躲到城里去,老爷子和老太太不是烦死了?
所以在还没有确切消息前,还是不透露出来的好........
........
“对了,爷爷,大壮家不是兄弟三人吗?他家老三不需要工作名额?”
苏阳突然想起来,上次老爷子提过,大壮家有兄弟三人。
他们的爹牺牲在援朝战争中,这一家才是真正的烈士家属,不是聋老太太那种冒牌货能比的。
对于烈士家属,苏阳心里自然带着几份尊敬,这才忍不住问道。
“嗨!他们家三小子才十岁,这么小能进工厂?
说起来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,出生的时候连他爹面都没见到........”
苏阳对这些倒不是很清楚,他还以为大壮三兄弟的年龄差别应该不是很大才对。
不过。
听到老爷子说大壮的三弟才十岁,又想到有福和有才一个七岁,一个五岁。
这么小就天天在村里晃悠,这可不行,最起码要让他们读书才行。
别的不说,就说公社里的那些工作人员,就都是从读书人里面挑的。
虽然在起风后,学校罢课了很长时间,但也就是那一段特殊时期。
读书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,对村里的孩子们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。
自己想要把村子经营好,孩子们的教育可不能忽视。
但这件事实行起来,也有不小的难度,首先就是老师的问题。
眼下。
农村里大家都饿的填不饱肚子,老师哪有力气教书?
不过。
自从自己给村里换了那批粮食后,这方面的额问题应该已经不算问题了。
所以这事到时候可以和村支书商量一下,把村里的老师再请出来。
村里的老师苏阳之前打听过,好像就是本村的,到时候可以让村支书做一做他的思想工作。
老师问题解决了,接下来就是孩子的问题了,估计村里没多少村民愿意将孩子送去读书。
因为孩子去村里学校读书,肯定还要交一部分费用,眼下大家都过的困难,谁舍得多出一些?
更何况,有些村民的孩子,已经帮着大人下地干活儿了。
虽然抵不上大人干得多,但起码也能挣一些工分了不是?
所以。
想要在村里办起来学校,就需要把个问题解决才行。
至于其它的问题,比如书本,比如粉笔和本子之类的。
这些反而是小问题了,书本自己可以在城里收一些回来。
粉笔和本子这些教学用的东西,自己的商店里卖的就有........
........
苏阳和爷爷聊着天,不知不
第71章 村里办学校的想法!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